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上海市静安区冬季地下车库蚊虫孳生影响因素研究
陈红, 单宁, 周毅彬
摘要64)      PDF (567KB)(675)   
目的 明确冬季地下车库蚊虫孳生的影响因素,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1-2月期间,在上海市静安区以街道(镇)为单位选择地下车库雨水井、集水井等长期积水,采用蚊幼虫勺捕法和栖息蚊虫捕捉法调查蚊虫孳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Excel 16.0和SPSS 20.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采用 χ 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向前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引入标准为 P≤0.05。 结果 共调查地下车库58个,积水470处,场所阳性率为46.55%,积水幼蚊孳生率为14.26%;查见积水中65处为库蚊幼虫,2处为白纹伊蚊幼虫。捕获成蚊35只,均为淡色库蚊,脂肪体发育率31.43%,卵巢发育率8.57%。地下车库平均温度为(14.61±2.69) ℃,平均相对湿度为(51.41±1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2011-2020年期间新建地下车库,建筑年代为2005年及以前的地下车库[比值比( OR)=3.12,95% CI:1.35~7.26]、所在物业物业费>5.00元/(月∙m 2)( OR=3.58,95% CI:1.17~10.93)、采光/照明明亮( OR=0.43,95% CI:0.23~0.80)、周围有成蚊活动( OR=6.51,95% CI:1.82~23.32)等是幼蚊孳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地下车库冬季仍有库蚊和白纹伊蚊存活、发育,车库内的采光/照明、有成蚊活动和建筑时间长是幼蚊孳生的影响因素,收取较高物业费的科技住宅,也因为恒温、恒湿等设施的使用为冬季蚊虫存活和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2022, 33 (5): 710-71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5.018
上海市某农贸市场德国小蠊与黑胸大蠊的空间分布研究
孙春卫, 张杰, 刘曜, 周毅彬
摘要129)      PDF (3444KB)(662)   
目的 调查德国小蠊与黑胸大蠊在某农贸市场的空间分布,分析2种蜚蠊在农贸市场中是否共存及共存特征。 方法 选取上海市宝山区1处农贸市场,自2020年6月-2021年5月每月调查1次。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在每个摊位的电子秤下布放1张粘蟑纸,放置72 h后检查、记录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earson χ 2检验、空间分析、热点分析、双变量全局空间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农贸市场中查获的蜚蠊包括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2种,其中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4.57%,为优势种。德国小蠊与黑胸大蠊密度的季节性变化呈正相关( r=0.763, P=0.004)。2种蜚蠊侵害率最高的摊位类别均为冷鲜肉禽类,分别为德国小蠊29.08%、黑胸大蠊6.97%。各个摊位捕获德国小蠊与黑胸大蠊的数量呈正相关( r=0.432, P<0.001)。2种蜚蠊的阳性率分布、密度分布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德国小蠊与黑胸大蠊阳性次数的双变量全局Morans’ I指数为0.178( Z=6.786, P<0.001),表现两者为空间正相关性分布趋势;捕获数的双变量全局Morans’ I指数为0.127( Z=5.021, P<0.001)。 结论 德国小蠊与黑胸大蠊对温、湿度可能具有相似的适应性,2种蜚蠊在农贸市场中可能为共存并竞争的关系,且德国小蠊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成为农贸市场中的优势种。蜚蠊防制工作中应当分析特定区域中蜚蠊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局域优势种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
2022, 33 (5): 672-67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5.011
降雨量对雨水井蚊虫孳生的影响研究
陶骏捷, 吕锡宏, 张驰, 姚隽一, 刘曜, 周毅彬
摘要118)      PDF (4000KB)(743)   
目的 探索降雨量导致雨水井中的积水变化及其对白纹伊蚊孳生水平的影响,为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7月26日-8月25日选择上海市松江区某小区内的105处雨水井,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3、6、9、12、15、20、30天共计调查8次雨水井内积水情况及其幼蚊孳生情况。采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分析,采用Stata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 结果 针对该居民小区105处雨水井开展的8次调查中,积水次数8次的雨水井共有22处,积水次数1~7次的雨水井共有77处,积水次数0次的有6处。对99处有积水的雨水井使用幼蚊勺捕法进行孳生地调查,白纹伊蚊孳生阳性(1次及以上伊蚊孳生)的雨水井共有69处,未发现白纹伊蚊孳生的雨水井共有36处。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现,蚊虫孳生与雨水井中积水的浑浊度( Z=-4.423, P<0.001)、8次调查当天的前第1~7天合计降雨量情况( Z=-7.874, P<0.001)及第8~14天的合计降雨量情况( Z=6.166,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蚊虫孳生与雨水井的积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342, P=0.179)。 结论 上海地区雨水井普遍存在积水,雨水井中蚊虫孳生与积水的浑浊度、调查当天的前第1~7天的合计降雨量情况及第8~14天的合计降雨量情况相关,应针对性地开展雨水井幼蚊密度调查及控制,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2022, 33 (4): 516-52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4.014
CO 2诱蚊灯法监测淡色库蚊的时间频次模型研究
周毅彬, 姚隽一, 朱奕奕,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130)      PDF (1335KB)(641)   
目的 建立基于温度差的CO 2诱蚊灯抽样模型,为CO 2诱蚊灯监测频次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上海市15个区,于2019和2020年的4-11月每旬设置229个CO 2诱蚊灯监测1次淡色库蚊密度。以2019年的监测数据为训练集,2020年的监测数据为测试集。通过泰勒幂法则建立均数与标准差间的函数,代入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样本量公式,建立基于密度差的抽样模型。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临近2次CO 2诱蚊灯监测结果密度差和该2次监测前1旬的温度差的回归方程,代入基于密度差的抽样模型,建立基于温度差的抽样模型。两样本均数比较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模型验证使用准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值(F-measure)进行评价。 结果 2019年相邻2旬、间隔1旬、间隔2旬淡色库蚊监测密度比较,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均 P<0.05),占比分别为34.78%、59.09%和76.19%;2020年相邻2旬、间隔1旬和间隔2旬密度比较,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占比分别为21.74%、59.09%和66.67%。以2020年数据验证基于温度差的抽样模型,准确率为0.563,召回率为0.720,F-measure为0.632。 结论 基于温度差的抽样模型具备实用意义,可以根据温度差估算CO 2诱蚊灯监测的最佳监测频次。目前上海市的CO 2诱蚊灯监测每年4-11月每旬监测1次,建议间隔1旬开展监测,并根据温度变化适当增加频次。
2022, 33 (1): 137-14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1.025
绿篱喷洒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时空变化研究
朱伟, 刘翔宇, 周毅彬
摘要162)      PDF (10074KB)(641)   
目的 研究绿篱喷洒技术控制白纹伊蚊的时空效果,为制定蚊虫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7-9月,在上海市中心城区选取1个科教园设为对照区,1个居民小区设为控制区,在控制区每周1次,连续2周实施绿篱喷洒,在喷洒前后每周1次、连续9周使用诱蚊诱卵器法于控制区和对照区进行白纹伊蚊密度监测,通过计算相对密度指数(RPI)分析控制区蚊密度变化情况,使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方法估计卵粒数的密度空间分布,标准差椭圆分析监测点位置和平均卵粒数的空间分布方向。 结果 在实施第2次绿篱喷洒后,控制区的诱蚊诱卵指数从72.22下降至16.67,RPI为25.23,对照区的蚊虫分布标准差椭圆方向发生变化;单个监测点平均卵粒数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 Z值最大)为45 m,Moran's I指数为0.192, Z值为5.848( P<0.001),平均卵粒数的空间自相关在半径45 m时达到最大值。 结论 在每周喷洒1次、连续喷洒2周之后,绿篱喷洒技术对白纹伊蚊控制有效;为避免周边白纹伊蚊的影响,应在控制区域向外至少45 m的缓冲区域同时实施控制措施,以提高控制效率。
2021, 32 (6): 772-77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6.022
诱蚊诱卵器监测的空间抽样方法研究
周毅彬, 朱奕奕, 朱伟, 姚隽一,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149)      PDF (1530KB)(612)   
目的 研究简单随机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方法在诱蚊诱卵器监测的应用效果。 方法 利用上海市2020年8月4日至9月1日138个诱蚊诱卵器的4次监测数据。使用ArcGIS 10.8软件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评估样本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采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1 000次的方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和空间分层抽样,对抽样的结果计算绝对误差与抽样效率,评价不同抽样方法的精度和分层效率。空间抽样方法包括九宫格空间分层抽样、基于树冠面积的空间分层抽样和基于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空间分层抽样。 结果 研究期间,4次监测的平均诱蚊诱卵指数为49.46。不同半径距离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空间自相关峰值半径为45 m,Moran's I指数为0.289,Z值为7.874( 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研究区域西北角呈现白纹伊纹高密度与高密度聚集区,西南角为低密度与低密度聚集区,东侧大部分为无聚集区。4种抽样方法绝对误差均随着抽样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小,其中基于诱蚊诱卵器监测结果的空间分层抽样绝对误差最小,抽样效率最高;其次为基于树冠面积的空间分层抽样和九宫格空间分层抽样。 结论 空间分层抽样可以提高诱蚊诱卵器监测效率,不同的分层方法具有不同的效率值,基于先验知识的样点选择的空间分层抽样需做进一步研究。
2021, 32 (6): 749-75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6.019
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成蚊聚集趋势及分布型的研究
许峰, 王唐, 宋灿磊, 周毅彬
摘要263)      PDF (884KB)(801)   
目的 研究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成蚊的聚集趋势和分布型。 方法 2020年7月12日至10月18日,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和廊下镇每次放置60个诱蚊诱卵器,亭林镇放置50个诱蚊诱卵器对白纹伊蚊进行密度监测,以此捕获的白纹伊蚊成蚊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kewness/Kurtosis检验进行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成蚊的正态分布检验;采用负二项拟合优度检验捕获的白纹伊蚊成蚊是否服从负二项分布,并使用矩法中的加权估计法计算其负二项分布的公共 k c值。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金山区3个街镇13次监测共回收2 171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成蚊767只,朱泾、廊下和亭林镇均表现为白纹伊蚊成蚊均数>中位数,方差>均数,属聚集性分布。Skewness/Kurtosis检验均 P<0.001,分布属正偏态分布。负二项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 χ 2=6.389, P=0.172,诱蚊诱卵器中白纹伊蚊成蚊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 k c=0.522, χ 2=18.297, P=0.107)。 结论 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成蚊的分布属聚集性、正偏态分布,服从负二项分布。
2021, 32 (4): 481-48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20
5%吡丙醚·倍硫磷颗粒剂对居民小区雨水井幼蚊控制效果研究
任志华, 刘天, 陈家昕, 王玉峰, 陈紫旖, 周毅彬
摘要300)      PDF (538KB)(780)   
目的 研究蚊虫密度高峰期居民小区雨水井积水、幼蚊孳生情况及5%吡丙醚·倍硫磷颗粒剂控制效果,为居民小区雨水井幼蚊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8-9月选择上海市青浦区1处居民小区,小区南部的64个和北部的58个雨水井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投入5%吡丙醚·倍硫磷颗粒剂,分别于投药前、投药后1、3、7、14、21和28 d,共计7次调查雨水井积水情况及其幼蚊孳生情况。 结果 该居民小区122个雨水井连续7次调查,积水次数7次的雨水井共有35个,占28.69%,积水次数1~6次的有12个,占9.83%,7次均无积水的有75个,占61.48%;雨水井积水率维持在30.33%~36.89%( χ 2=1.176, P=0.278),积水率与调查前3 d降水量无相关性( r=0.558, P=0.193)。实验组在药物控制后第1天,雨水井幼蚊孳生阳性率下降至16.67%,与控制前62.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689, P=0.027);同期对照组的幼蚊孳生阳性率维持在41.18%~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252, P=0.769)。在药物控制后,实验组雨水井14 d后幼蚊阳性率为0;21和28 d后分别为23.81%和38.46%,与对照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8-9月该居民小区雨水井积水情况相对稳定,5%吡丙醚·倍硫磷颗粒剂雨水井蚊虫控制时间约为2周,可对长期积水雨水井定期投药,科学防控雨水井幼蚊孳生。
2021, 32 (3): 374-37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3.023
网格化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研究
张佳一, 周毅彬, 李彦玲, 钟岭
摘要333)      PDF (1423KB)(944)   
目的 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网格化诱蚊诱卵器监测方法,为登革热防控划定精准的空间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第20~45周,在上海市静安区以网格为监测单位,设置133个网格,采用诱蚊诱卵器法每周监测1次白纹伊蚊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计算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探测研究区域内白纹伊蚊的空间格局,并通过热点分析识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热点和冷点。 结果 在研究区域内,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第29周达到最大值,为8.28%。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街镇尺度Moran's I指数为-0.012( Z=0.384, P=0.701),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街镇尺度空间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在网格尺度Moran's I指数为0.150( Z=3.074, P=0.002),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网格尺度空间格局表现为聚集性分布。热点探索在网格尺度和街镇尺度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南部地区均发现高聚集区域,中部地区均发现低聚集区域,网格尺度探测到的北部高聚集区域在街镇尺度未发现。 结论 网格尺度的诱蚊诱卵器监测有利于发现白纹伊蚊密度的高聚集区和低聚集区,网格化的监测方法具有实用意义。
2021, 32 (2): 208-21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17
上海市白纹伊蚊空间稳定性研究
周毅彬, 朱奕奕,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300)      PDF (890KB)(876)   
目的 研究上海市白纹伊蚊媒介丰度的空间稳定性,为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5-11月,在上海市以街镇为监测单位,采用诱蚊诱卵器法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计算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探测整个研究区域内白纹伊蚊的空间聚集模式,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不同时间行政区或街镇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衡量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等级顺序之间不同时间的一致性。 结果 2019年上海市各行政区年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最高为8.70%,最低为1.88%,中位数为5.46%;各街镇年平均诱蚊诱卵器阳性率最高为30.21%,最低为0,中位数为5.51%。空间分析显示全市西部和北部白纹伊蚊密度较高。街镇和行政区尺度上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表现为:与1周前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表现为高于与3周前的,与3周前的相关系数高于与6周前的,行政区尺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大于街镇尺度。研究期间,以行政区为样本单元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627( χ 2=197.542, P<0.001),以街镇为样本单元的诱蚊诱卵器阳性率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436( χ 2=1 802.154, P<0.001)。 结论 诱蚊诱卵器阳性率在行政区尺度空间稳定性好于街镇尺度。因此,在加强白纹伊蚊高密度行政区防控的同时,应关注密度异常变化的街镇区域。
2021, 32 (2): 127-13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2.002
基于泰勒幂法则的诱蚊灯抽样模型研究
周毅彬, 朱江, 冷培恩, 吴寰宇
摘要335)      PDF (630KB)(967)   
目的 建立基于泰勒幂法则(Taylor’s power law)的诱蚊灯抽样模型。 方法 2019年4-11月在上海市15个区,每旬共设置229个CO 2诱蚊灯监测点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以此数据建立每旬每个蚊种的蚊密度样本均数( x)与方差( s 2)的泰勒幂法则幂函数方程 s 2= a× xb,将结果代入样本量计算公式,建立 n= t 2× a× xb -2× D -2的抽样模型,计算在95%可信区间(95% CI)条件下,上海市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种群开展诱蚊灯密度监测或调查研究所需的抽样单元数。 结果 淡色库蚊的泰勒幂方程拟合结果: a=5.847 8, b=1.525 4, R 2=0.911 1( P<0.001);白纹伊蚊泰勒幂方程拟合结果: a=3.668 2, b=1.302 6, R 2=0.962 0( P<0.001)。拟合结果与 t分布概率值及相对精度 D值组合,构成抽样模型。结果显示,在2019年5月上旬至11月中旬间,95% CI条件下,除4月上旬和下旬外,其余时间淡色库蚊的抽样相对精度 D值均<0.35,其中5月下旬至8月下旬均<0.25;7月上旬至10月上旬,以及10月下旬白纹伊蚊抽样相对精度 D值在0.25~0.35之间,其余时间 D值均>0.35。 结论 该抽样模型具备实用意义,可以据此估算诱蚊灯监测的最佳样本含量。目前上海市的CO 2诱蚊灯监测方法,淡色库蚊的相对精度高于白纹伊蚊,若要提高白纹伊蚊抽样相对精度需增加诱蚊灯数量。
2021, 32 (1): 21-2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1.003
上海市静安区地下空间冬季蚊虫组成及控制研究
陈红, 周毅彬, 单宁
摘要301)      PDF (479KB)(761)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冬季地下空间(包括停车库、防空洞等)蚊虫组成,并探索有效的控制蚊虫方法。 方法 2019年1月在上海市静安区选择既往冬季有蚊虫活动的15处地下空间,采用1%双硫磷颗粒剂对阳性积水实施控制,并使用人工小时法和勺舀法调查,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蚊虫密度变化来评估其控制效果。 结果 实施控制前实验组各场所平均温度为10.76℃,平均湿度为56.96%;积水阳性率为25.93%,勺舀指数为3.17条/勺;平均成蚊密度为5.39只/(间·h),捕获雌蚊92只(占91.09%),均为尖音库蚊复合组,卵巢发育比例为5.43%;吸血比例为1.09%,脂肪体积累比例为15.22%;控制后积水阳性率为0,平均成蚊密度为0.21只/(间·h),控制后成蚊密度显著降低( F=3.186, P=0.001);同期未控制地下空间成蚊密度为6.49只/(间·h),显著高于控制场所( F=2.823, P=0.005)。 结论 上海市冬季地下区域仍有蚊虫繁殖,对雨水井、集水井等蚊虫孳生地采用1%双硫磷颗粒剂控制能有效降低蚊密度。
2020, 31 (5): 571-57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14
4种不同有效成分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灭效研究
刘曜, 刘洪霞, 冷培恩, 徐劲秋, 朱江, 范明秋, 周毅彬
摘要448)      PDF (1266KB)(1031)   
目的 研究同一品牌4种不同有效成分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实验室杀灭效果、连锁杀灭效果以及食源对杀灭效果的影响。 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7-2009)对4种杀蟑胶饵进行室内药效测定;使用胶饵毒杀的虫尸喂食进行连锁灭蟑实验;使用胶饵虫尸混合猫粮进行食源干扰连锁灭蟑实验,测定环境中食源对连锁灭蟑效果的影响。使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采用DPS V 9.01软件计算德国小蠊半数致死时间(LT 50)、95%可信区间(95% CI)和毒力回归方程,并进行LT 50的显著性分析。采用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作为其检验方法,包含1,则2种药剂LT 5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室内药效实验中2.15%吡虫啉、1.00%毒死蜱、0.50%呋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的LT 50分别为2.823 9(2.581 8~3.079 0)、0.745 5(0.603 4~0.890 3)、0.793 5(0.630 9~0.959 3)和0.846 5(0.464 7~1.228 0)d,仅吡虫啉组与另外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不含1)。4种胶饵毒杀虫尸连锁灭蟑30 d的死亡率均>98.00%,2.15%吡虫啉、1.00%毒死蜱、0.50%呋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毒杀虫尸组的LT 50分别为6.012 4(5.229 7~6.754 5)、2.459 0(1.982 1~2.940 2)、3.654 1(3.150 1~4.145 6)和4.589 3(4.064 6~5.088 8)d,4种胶饵毒杀虫尸LT 5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不含1)。加入猫粮后连锁灭蟑药效明显减弱,死亡率下降,LT 50增大,4种胶饵毒杀虫尸连锁灭蟑有无加入猫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胶饵LT 50比率的95% CI不含1),抑制率分别为120.96%、979.86%、276.83%和207.31%。 结论 该品牌4种杀蟑胶饵效果良好,1.00%毒死蜱胶饵、0.50%呋虫胺胶饵和0.05%氟虫腈胶饵均能达到快速灭蟑效果。现场灭蟑需要控制食物对胶饵产生的干扰,注意不同药物成分的胶饵交替使用,可达到较好的灭效。
2020, 31 (5): 559-56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12
上海市某大型建筑综合体机房鼠害状况与空间分布研究
刘曜, 冷培恩, 朱江, 刘洪霞, 徐劲秋, 范明秋, 周毅彬
摘要305)      PDF (559KB)(794)   
目的 了解大型建筑综合体机房鼠类侵害状况,初步探讨鼠类在大型建筑综合体的空间分布,为鼠类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鼠迹法对某大型建筑综合体强电机房、弱电机房和暖通机房进行普查式鼠迹调查,采用Excel 2017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成组 χ 2检验,应用Arcgis 10.1软件做空间分析。 结果 2018年4月中下旬共调查机房1 304间,包含强电机房532间,弱电机房377间,暖通机房386间和其他机房9间。场馆内强电机房、弱电机房、暖通机房、其他机房的鼠迹标准间阳性率分别为1.33%、2.15%、0.4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4.182, P<0.05),合计鼠迹阳性率为0.85%。建筑的3、6和1层鼠迹阳性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69%、1.26%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3.051, P<0.05)。该大型建筑空间不同区域,靠近主干道一侧的区域鼠迹阳性率为1.02%,远离主干道的为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028, P>0.05)。以中央区域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3个区域,其鼠迹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分别为0.53%、0.88%和1.50%,但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3.528, P>0.05)。 结论 大型建筑综合体内的鼠类侵害依然存在,鼠类活动与食源和活动空间有很大联系,应采取长期连续的鼠密度监测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2019, 30 (6): 657-66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14
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虫种类调查
张杰, 姬淑红, 陆崇华, 冷培恩, 周毅彬
摘要452)      PDF (1173KB)(1097)   

目的 调查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种构成,了解种群形成原因及趋势。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从不同封闭类型的地下车库集水井中采集蚊幼虫,饲养至成蚊后制作雄蚊尾器标本进行鉴定。结果 全封闭小空间型车库内均为骚扰库蚊;全封闭大空间型车库内骚扰库蚊占该车库有效标本数的54.09%(119/220),淡色库蚊占27.27%(60/220);半封闭型车库内淡色库蚊占该车库有效标本数的54.23%(141/260),致倦库蚊占35.77%(93/260)。结论 上海市地处中国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种群交叉地带,两者同时存在,亦存在中间过渡类型,该地区蚊种构成复杂,需密切监测以控制蚊媒传染病。

2017, 28 (1): 38-4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1
上海市黄浦区地下车库冬春季节骚扰库蚊的侵害状况调查
高强, 周毅彬
摘要295)      PDF (1424KB)(922)   

目的 对上海市黄浦区地下车库骚扰库蚊在冬春季节的侵害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选取黄浦区不同生境、不同车库类型,采集蚊幼虫并实验室饲养,制作雄性尾器玻片后鉴定分类。结果 上海市中心城区冬春季节地下车库环境的骚扰库蚊构成比高达90.48%,部分车库骚扰库蚊达100%;随着季节更替,骚扰库蚊构成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100%下降至67.11%);车库D骚扰库蚊构成比高于其他3个车库(χ2=24.579、17.053、16.025;P < 0.01);4个车库的雄蚊阳茎DV/D值为0.054~0.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2、-0.021、0.004、-0.027;F=19.586,P < 0.05)。结论 上海市黄浦区地下车库密集,骚扰库蚊侵害现象明显,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2016, 27 (3): 271-27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14
上海市黄浦区101个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及应对措施分析
曹晖, 高强, 樊坚, 金姝青, 周毅彬, 冷培恩
摘要410)      PDF (2591KB)(891)   

目的 调查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类型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并分析原因与对策。方法 2014年7-8月蚊虫高峰季节,对上海市黄浦区101个不同类型地下车库进行蚊虫孳生地监测。结果 101个车库的粗阳性率与调整阳性率分别为35.64%和39.13%,孳生地阳性率为21.36%;居民区汽车库集水井阳性率(23.03%)高于商务楼环境(8.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7,P=0.003),自行车库阳性率(46.67%)高于汽车库(23.03%)类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5,P=0.042)。大型汽车库阳性率及集水井孳生阳性率分别达到77.78%和29.63%,均高于小型汽车库的28.13%和12.8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34,P=0.001;χ2=6.740,P=0.009);多层汽车库阳性率及集水井孳生阳性率略高于单层(75.00% vs. 43.48%,25.00% vs. 22.78%)。结论 上海城区地下车库密集,蚊虫孳生及侵害现象明显,需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在防制措施上重点控制集水井的水质改善及积水量,同时建议以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2016, 27 (2): 155-15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16
上海市中心城区住区成蚊种群动态及分布特征分析
张振东, 高强, 曹晖, 周毅彬, 冷培恩
摘要362)      PDF (786KB)(837)   

目的 探索上海城区不同住区类型蚊虫侵害的特点, 分析原因及提出防治对策。方法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同一区域3个不同住区类型设置CO2捕蚊机监测点, 于2013年4-11月进行224 d连续性成蚊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 上海城区住区环境白纹伊蚊占捕蚊总数的72.35%, 为优势蚊种, 密度显著高于次优势蚊种淡色库蚊〔11.91 vs. 4.21只/(台·d), P<0.05〕;旧式里弄环境的成蚊密度、白纹伊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高层住宅与老式别墅环境〔成蚊密度28.91只/(台·d), 构成比为76.60%, 均P<0.05〕。结论 住区是城市中人口较集中的区域, 上海城区住区环境的白纹伊蚊侵害状况不容乐观, 尤其在环境相对较差的旧式里弄环境, 该蚊侵害及其介导传染病的潜在威胁需引起重视。

2015, 26 (5): 486-49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4
上海市和湖南省永州市中华按蚊成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比较研究
范明秋, 周毅彬, 刘曜, 冷培恩
摘要301)      PDF (923KB)(12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以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野外中华按蚊的抗药性水平。方法 用接触筒法测定上海市青浦区、宝山区、嘉定区、金山区、崇明县以及湖南省永州市道县6个地区中华按蚊野外成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仲丁威和杀螟硫磷5种药物的抗性。结果 6个地区的中华按蚊对5种药物均产生了抗性,其中上海市宝山区的中华按蚊对5种药物均达到了高抗性级别;上海市青浦区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仲丁威达到了高抗性级别;上海市崇明县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了高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初步抗性;上海市嘉定区的中华按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和仲丁威产生了初步抗性;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的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仲丁威和杀螟硫磷达到了高抗性级别。结论 上海市5个区(县)、湖南省1个县的中华按蚊野外种群均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仲丁威和杀螟硫磷产生了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拟除虫菊酯类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之间可能有交互抗性的存在。

2015, 26 (3): 242-248.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3.006
上海市城区不同季节与昼夜时段成蚊种群动态的差异性研究
高强, 曹晖, 周毅彬, 冷培恩, 熊成龙, 姜庆五
摘要303)      PDF (456KB)(786)   

目的 探索和分析同一区域不同季节及不同昼夜监测时段蚊虫种群动态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中心城区蚊虫较容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上海市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区域), 按照地理分布设置5个监测点, 每天分为3个连续时段, 连续224 d采用CO2诱捕法进行成蚊监测。结果 上海市城区中心地带不同蚊种的月份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923, P<0.01), 淡色库蚊为最优势蚊种[13.35只(/d·台)];季节分布, 淡色库蚊高峰期分布于5-6月[19.93和28.19只(/d·台)], 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高峰期在7月[10.77和8.79只(/d·台)];昼夜节律方面, 成蚊密度在3个时段的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夜晚和清晨时段(20:00至次日08:00)、傍晚时段(16:30-20:00)和白天时段(08:00-16:30);白天时段白纹伊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65.70%), 其他2个时段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分别为78.14%和66.05%)。结论 不同季节及不同昼夜时段成蚊密度和种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原因主要由不同成蚊的生态习性决定, 研究中还发现较多与文献记载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 认为可能与上海市的城市环境及城市光污染有关, 该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验证。

2015, 26 (2): 159-16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13
上海市白纹伊蚊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周毅彬, 冷培恩, 顾君忠, 龙春宇, 陈鹏
摘要305)      PDF (721KB)(900)   
目的 研究气象因素(组合)对白纹伊蚊密度的影响,及其在白纹伊蚊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方法 采用matlab多元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研究上海地区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白纹伊蚊密度变化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 结果 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18.206 64x2+3.066 16x3-3.383 90x4+1.891 53x7+1.689 86x8+25.939 46x13+1.936 35x18-2217.100 90,其中x2代表最低气温,x3代表20-20降雨量(前一日20:00到次日20:00总降雨量),x4代表日照时数,x7代表最低相对湿度,x8代表日平均风速,x13代表20:00温度,x18代表08:00气压。回归方程获得较好的预测(拟合)结果,R?square为0.897 00,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R?square为0.913 19,在此应用场景下神经网络比回归分析具有更好的实际效果。 结论 与蚊虫密度相关的气象因素主要为最低气温、20-20降雨量、日照时数、最低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20:00温度和08:00气压。
2014, 25 (5): 405-407.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05
上海市中心城区人诱停落法连续194天成蚊监测及种群动态研究
高强, 周毅彬, 冷培恩, 熊成龙, 姜庆五, 曹晖
摘要288)      PDF (465KB)(768)   

目的 探索上海市城区中心地带蚊虫种群动态变化、时间分布及成蚊叮刺指数状况。方法 选取城区蚊虫较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地区), 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的成蚊动态监测研究。结果2012年4月下旬至10月下旬共194 d捕获成蚊1666只, 包括3属5种, 其中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的构成比分别为71.1%和27.7%;成蚊日波动幅度较大, 高峰期集中在7-9月, 最高达到52只/d;成蚊种群的旬分布趋势显示, 淡色库蚊高峰期出现在6月上旬, 其密度在5-6月显著高于白纹伊蚊(均P<0.05);白纹伊蚊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 7-9月期间, 白纹伊蚊密度均显著高于淡色库蚊, 属最优势蚊种。结论 针对中心城区蚊虫侵害度采用人诱停落法进行连续194 d成蚊监测尚属首次报道, 研究提示蚊虫的常规监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蚊媒防治工作仍应针对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两种优势蚊种, 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此外研究提示, 上海市中心城区适宜越冬蚊生存场所较多的现象可能导致次年淡色库蚊高峰期提前到来。

2014, 25 (3): 215-218.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3.005
上海市区不同微环境蚊虫种群动态的差异性研究
高强, , 曹晖, 周毅彬, 樊坚, 熊成龙, 姜庆五, 冷培恩
摘要385)      PDF (433KB)(825)   
目的 探索同一区域不同微环境中蚊虫种群动态的差异性, 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可能因素。 方法 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蚊虫较容易出现的公园和绿化区域环境类型(上海市人民广场及人民公园区域), 按照地理分布设置5个监测点, 采用CO2诱捕法超过220 d连续性成蚊监测方法, 对同一监测区域不同微环境中蚊虫种群动态的差异性进行研究。 结果 连续224 d的成蚊监测结果显示, 5号监测点成蚊数量共计9737只, 密度为43.50只/(d·台), 显著高于其他4个监测点(P<0.01), 同时人民广场区域成蚊密度高于人民公园区域〔分别为29.80和11.13只/(d·台), t=-5.552, P=0.000〕;种群方面, 人民广场白纹伊蚊构成比显著高于人民公园(构成比分别为25.32%和9.54%, χ2=187.923, P<0.01), 人民公园三带喙库蚊构成比显著高于人民广场(构成比分别为18.46%和2.77%, χ2=187.923, P<0.01);且公园2号点的三带喙库蚊成为该监测点的最优势蚊种(构成比为48.55%)。 结论 同一区域不同微环境的蚊密度和种群均存在明显差异, 可能是孳生环境以及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造成;中心城区应进一步加强三带喙库蚊的监测和防控。
2014, 25 (2): 119-12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2.008
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研究
范明秋,周毅彬,刘曜,冷培恩
摘要396)      PDF (507KB)(1111)   

目的 建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方法 中华按蚊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室内饲养50年以上,未接触任何杀虫剂。分别采用药液浸渍法和滤纸接触法测定幼虫和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结果 用药液浸渍法建立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仲丁威、杀螟硫磷和双硫磷7种杀虫剂对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其结果分别为y=13.0586+3.8987x、y=9.2950+2.1510x、y=10.3449+4.4594x、y=4.3319+8.7669x、y=11.3541+11.2014x、y=11.5447+6.9681x、y=10.8033+4.6466x。用滤纸接触法建立了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仲丁威4种杀虫剂对成蚊的敏感毒力基线,其结果分别为y=12.5204+3.6871x、y=10.2596+3.0291x、y=8.4266+2.6610x和y=13.8210+5.0963x。结论 建立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中华按蚊幼虫和4种常用杀虫剂对中华按蚊成蚊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结果可以作为我国中华按蚊幼虫和成蚊区分剂量的参考值。

2014, 25 (1): 8-11.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1.002
上海市中心城区12所学校夏季蚊虫侵害状况研究
曹晖, 高强, 周毅彬, 丁志伟, 樊坚, 冷培恩
摘要388)      PDF (861KB)(821)   

目的 了解上海市中心城区各类学校环境蚊虫侵害水平,评估学生人群发生蚊媒相关疾病的风险。方法 随机选取黄浦区的5所托幼机构、4所小学和3所中学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孳生地调查和人诱法成蚊监测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各学校6、8月蚊虫侵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2年8月与6月相比,托幼机构、小学和中学的白纹伊蚊平均密度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0.25 vs. 0只/30 min·监测点;3.67 vs. 0.92只/30 min·监测点;0.11 vs. 0.06只/30 min·监测点,上升幅度均超过100%),其中8月托幼机构和小学的成蚊密度分别达到0.45和3.67只/30 min·监测点;托幼机构和中小学小型积水孳生地阳性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7.1% vs. 16.7%;34.5% vs. 28.6%),托幼机构阳性率增加,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结论 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心城区学校的蚊虫侵害指标和蚊虫孳生地平均阳性数均高于上海市地方标准的相应指标,且暑期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建议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应加大校园环境的治理力度,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2013, 24 (4): 323-32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4.012
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的研究
周毅彬1,2, 赵彤言1, 冷培恩2
摘要1360)      PDF (579KB)(1027)   

【摘要】 目的 观察蚊虫孳生地治理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 在试验区共青森林公园游乐区采取各种方法对白纹伊蚊孳生地进行治理;对照区内燃机研究所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实验采用诱蚊诱卵器和CO2诱蚊灯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评价其控制效果。结果 在孳生地治理后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逐步下降,在2~3周后幼虫和成蚊相关密度指数皆控制在35以下,密度下降率皆>50%。结论 孳生地治理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2009, 20 (1): 3-6.
伊蚊诱卵器在伊蚊监测中的应用
周毅彬1,2;赵彤言1;冷培恩2
摘要705)      PDF (399KB)(774)   
伊蚊是重要的媒介生物,伊蚊诱卵器是一种有效敏感的监测手段。笔者对伊蚊诱卵器的发展、在监测等工作中的使用以及其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药物筛选对高抗氯氟氰菊酯家蝇的抗性变化研究
冷培恩1;范明秋1;周毅彬1;王士珍1;唐杏琴2
摘要1239)      PDF (92KB)(704)   
目的 用溴氰菊酯、甲基嘧啶磷两种杀虫剂筛选及不接触药物自然衰退的方式,研究氯氟氰菊酯高抗性家蝇品系的变化,探讨蝇类抗药性治理的方法。方法 用喷雾法分别喷洒溴氰菊酯和甲基嘧啶磷于氯氟氰菊酯高抗药性家蝇品系(Cyh-R),进行进一步的抗性选育,分别命名为中溴(ZX)、中甲(ZJ),同时自然衰退法得到中衰(ZS)品系。用点滴法测定氯氟氰菊酯对这些家蝇品系的毒力,比较抗药性的变化。结果 与敏感品系比较,Cyh-R品系的抗药系数为561.9;氯氟氰菊酯对ZJ品系第2~6代的LD 50呈递减趋势,抗药系数从F 2的518.2降为F 4的110.3与F6的122.6;氯氟氰菊酯对ZX品系第2~8代的LD 50呈先递减再上升的趋势,抗药系数从F 2的476.4降为F 4的217.2,上升为F 8的808.0;ZS品系的抗药系数由F 0的561.9下降为F 8的242.3。结论 对于氯氟氰菊酯高抗性品系家蝇,用有机磷杀虫剂后,可降低对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用拟除虫菊酯筛选可造成对氯氟氰菊酯抗药性增长;不用杀虫剂筛选对氯氟氰菊酯的抗药性也有显著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低于甲基嘧啶磷筛选。
两种生测法检测杀虫剂对家蝇毒力的比较研究
冷培恩1;周毅彬1;范明秋1;王士珍1;唐杏琴2
摘要1232)      PDF (113KB)(751)   
目的用两种生物检测方法———点滴法与喂饲法检测杀虫剂对家蝇的毒力,比较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点滴法和喂饲法检测3种类型杀虫剂对两种品系家蝇的毒力。结果Lab品系差异较少,为0.48~1.69倍(LD 50/LC 50);Cyh-R品系差异较大,为0.71~87.13倍(LD 50/LC 50),抗药性品系的雄蝇差异较小。结论对于敏感品系家蝇可用点滴法或喂饲法检测杀虫剂的毒力,其结果差异不大;对于抗药性品系由于复杂的抗药性机制,两种方法不能替代;对于用做毒饵制剂的杀虫剂,建议用喂饲法进行检测毒力和抗药性研究。
蚊虫标记释放回捕技术
周毅彬;冷培恩
摘要497)      PDF (98KB)(724)